復合實木門行業可以說是價格戰、概念戰、營銷戰**具代表性的行業。據業內人士分析,未來市場上的世界級品牌中,強者將是品牌和研發都具優勢的經營者,因此企業必須擺脫勞動密集型的定位。未來10年里,裝飾風格和新產品的研發將取代制造技術成為復合實木門行業發展的競爭點,也是企業新的贏利點。
近兩年中國復合實木門的出口受到多方面的制約,還面臨原材料漲價,復合實木門這個資源型產業也必然水漲船高。除非經歷比較大的洗牌和整合,復合實木門行業將會在供需關系相對平衡之后迎來新的提升。當然在種類、風格以及品牌定位方面都將呈現更明顯的多元化,市場空間是有的,關鍵在于企業如何開拓新的消費增長點,把市場份額搶回來,包括復合實木門的出口。
2011年以來,隨著國內沿海地區制造業在能源、原材料、土地特別是勞動力價格的不斷攀升,國內低成本競爭優勢正在逐漸喪失,部分以制造高端產品和出口復合實木門為主的沿海復合實木門企業開始轉移至海外和內地,四處尋求綜合成本較低的生產基地,一場由國內沿海向中西部地區、中國向海外產業轉移正在展開。但是,隨著東部沿海地區的“招工難”、“用工荒”等現象頻發,中西部地區勞動力價格也水漲船高。目前越南工人薪水大約每月100美元,折合人民幣600多元,而目前東莞一個**普通工人的工資都要2000元上下,內地省市如河南省10月1日起執行上調后**低工資標準,達每月1080元,相比之下,越南勞動力成本優勢明顯。加上東南亞國家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復合實木門原材料價格也相對較低。此消彼長下,導致國際、國內家具企業紛紛轉投至海外發展中國家,進而打亂了國內復合實木門企業向中西部地區梯度轉移的步伐。
復合實木門業由東部向中西部轉移,與此前的幾次產業轉移在本質原因上相似。成本加大、區域經濟升級,以及產業布局的調整,都是誘因,這是東部地區企業在成本壓力下的理性選擇。目前,我國復合實木門行業份額80%以上集中在廣東、浙江、江蘇、上海、山東和福建等地。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中西部以承接東部地區轉移出的勞動密集型企業為主,東部地區則應抓緊自主創新,在品牌建設、技術研發等領域多做文章。
可喜的是,這次沿海地區產業轉移并不是把過剩的、落后的設備轉移到中西部去,而是一種產業升級的轉移,在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的背景下,符合政策支持和區域經濟發展的方向。
復合實木門產業轉移后能做到業務拓展的企業還不多,大多是資源互補性的轉移。轉移過程中不順利的情況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當地產業環境不景氣;二是企業水土不服,對政策環境不適應。產業轉移的效果不能過早下結論。此外,產業轉移之后,原地區是否能發展新的產業,實現產業價值的提升,還有待觀察。
來源:http://www.pollas.com.cn/